2022年,对食品人来说,意味着什么?
是“市场遇冷、资本撤退”所带来的踌躇?还是“供应链不畅、生产受阻”所引发的焦虑?抑或“收缩规模、降本增效”所蕴含的无奈和失落?
但有一些人,每至低谷,总能凭借着破局的勇气促成一段新拐点:譬如两位85后的年轻创业者,彭心和聂云宸。前者开辟了奈雪的投资赛道,初露锋芒;后者及时调转喜茶的车头,降价下沉。也有一些人,每每到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,总会被赋予使命:如“年近古稀,却三度出山”的舒尔茨,被寄予扭转星巴克颓势的厚望;又如任职超27年,从服务员做到CEO的杨利娟,试图拨正海底捞这艘巨轮的航向。
得意者从不缺少赞美,但那些暂时的“受挫者”,往往能洞察到企业发展所处的瓶颈,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市场规律。接棒者、破局者和负重前行者,一起构成了2022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诗篇。下面,是他们关于2022年的故事。
一、“不务正业”的彭心
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
图片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
彭心,俨然成为了2022年茶饮赛道最忙碌的投资人。
成立投资公司,入股新锐烘焙、咖啡品牌,收购乐乐茶,似乎一切都是那么驾轻就熟。而在这之前,彭心与投资圈的联系,一直是她和奈雪的创业故事。
奈雪目前在高端现制茶饮赛道的市占率仅次于喜茶[1],但“大步快跑”的背后却暗藏隐忧。据财报显示,2018年至2021年期间,奈雪的茶分别实现收入10.87亿元、25.02亿元、30.57亿元、42.96亿。但与此同时,奈雪的净亏损分别为6972.9万元、3968.0万元、2.03亿元、1.45亿元[2],其亏损额丝毫没有因营收上升而收窄。在新茶饮赛道遇冷的当下,奈雪的茶急需一个新故事来撬动第二增长曲线。
而彭心选择的故事剧本,便是进军投资圈。2022年3月28日,深圳市美好自有力量投资有限公司成立,该公司由奈雪的主体100%持有。2022年7月,美好自有力量投资公司通过对茶乙己的股权投资,持股19.9%,完成成立后的第一笔投资。9至12月,奈雪的茶相关主体和“美好自有力量”又先后完成对AOKKA咖啡、零糖烘焙品牌“鹤所”和咖啡连锁品牌“怪物困了”的投资,进一步构建投资版图[3]。
如果以上交易使彭心在投资圈崭露头角,那在奈雪7周年之际,将乐乐茶收入麾下的手笔,则引起了整个投资圈的瞩目。这笔总投资5.25亿的交易,帮助奈雪持有乐乐茶43.64%的份额。奈雪的茶8月刚刚宣布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二总部[4],收购在华东地区拥有超百家门店的乐乐茶,能进一步帮助其提升规模效应。
创而优则投,正成为彭心在2022年的新选择。无论是纵向投资,还是横向投资,奈雪的茶加固护城河的急迫感显而易见。而彭心在投资圈的故事,还能获得努力和运气的双重加持吗[5]?
二、重操旧业的陆正耀
陆正耀
图片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
一次标准的“陆正耀”式创业,是什么样的?
紧追风口——获数轮融资——营销拼补贴——占据市场——快速上市?
2022年,陆正耀紧追预制菜和咖啡的风口,接连创立了舌尖英雄和库迪咖啡两个项目。
年初,预制菜凭借“占领年夜饭餐桌”的话题水涨船高,而陆正耀的舌尖英雄也在北京常营开出首家门店。从当时的市场风向来看,舌尖英雄似乎是“陆正耀”式创业的又一次豪赌,截至3月累计获得16亿融资,加盟商门店意向签约超6000家。但半年后,舌尖英雄的首店已人去店空,而部分加盟商被报道也处于“销量低、推广力度下降、赔钱”的困境[6]。
在预制菜赛道发展受阻后,陆正耀回到了他熟悉的咖啡赛道,在十月宣布将推出定位为“提供全时段、多场景、多功能的餐饮服务”的库迪咖啡。继10月22日开出福州首店后,据窄门餐眼显示,截至2023年1月10日,该品牌已进驻包括北京、上海在内的38城,开出87家门店。此外,陆正耀也秉持着一贯的粗放式经营战略,提出了“三年万店”的雄壮计划[7]。
在陆正耀的大手笔布局背后,也有他几经商海沉浮后那份独特的自信和从容。库迪咖啡在官网上,赫然写着“由瑞幸咖啡创始人,前CEO钱治亚女士携原核心团队打造”,展现出对打造下一个头部咖啡品牌的势在必得。据媒体报道,库迪咖啡还不断用高薪从瑞幸挖人以扩充团队,想凭借熟悉的“瑞幸模式”向瑞幸发起挑战[8]。
站上热门赛道的风口,顶着明星创始人的光环,库迪咖啡是否能颠覆现有的咖啡市场格局,我们还不得而知。但陆正耀若想兑现库迪咖啡官网上关于“咖啡梦想家”的承诺,他在2023年需要做的还有许多。
三、“弯腰下沉”的聂云宸
聂云宸
图片来源:喜茶
聂云宸的2022年,遇到了不少挑战。
年初,喜茶就陷入了“大面积”裁员的风波,单店坪效下滑、开店速度放缓[9]。一时间,稳坐新茶饮赛道头把交椅的喜茶,似乎也遇到了发展难题。
聂云宸用十年时间革新了传统奶茶市场,成为高端新茶饮的代表之一。但“高端化”标签却成为了喜茶获得更广度发展的掣肘。
《2020—2021中式新茶饮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从2021年消费者购买茶饮单杯价位来看,26-35元区间占比为26.2%,但16-25元价格区间占比为42.7%,中等客单价依然是主流的消费群体[10]。喜茶的下沉势在必行,而聂云宸此前已做了诸多尝试。2020年4月,首家“喜小茶”门店正式开业。到2022年11月,最后一家“喜小茶”门店宣布关闭[11]。
聂云宸对于“下沉”的再次尝试,则选择了降价和开放加盟。2022年,喜茶先后宣布降低部分产品售价,同时在非一线城市开放加盟,展现出其打入下沉市场的决心[12]。据明亮公司报道,2023年1月,喜茶首批超十家加盟店,已率先在江苏盐城和广东清远等城市开出[13]。
对于定位高端的标签和下沉市场的红利,站在十字路口的喜茶都想要拿下。但如何掌握下沉市场独特的生存法则,还需要聂云宸在2023年慢慢摸索。
四、再度出山的舒尔茨
霍华德·舒尔茨
图片来源:星巴克
2022年3月,霍华德·舒尔茨宣布将代替退休的凯文·约翰逊,出任临时CEO一职。
舒尔茨此前曾两度担任星巴克的CEO。在1986-2000年,舒尔茨首次出任公司CEO,同时带领星巴克开创了“第二次咖啡革命”,最终在1992年成功上市;而在2008-2017年,舒尔茨二度挂帅,带领星巴克完成国际市场的“攻城略地”。当他在2018年将帅位交给约翰逊时,星巴克以遍布全球77个国家、2.8万个门店的覆盖率稳坐连锁咖啡之王的宝座[14]。
但舒尔茨此次的回归,星巴克的境遇却与他上次卸任时大相径庭。劳资矛盾、供应链成本上升和国际市场表现的疲软,让这家老牌咖啡品牌内外交困。
在舒尔茨上任前一个月,星巴克发布了其2022财年第一财季的业绩。其营收增长19%至80.5亿美元,净利润达8.159亿美元。但与此同时,星巴克在美国市场外却遇到了空前的阻力。国际市场同店销售下降3%,在第二大市场中国,星巴克当季同店销售下降14%,客单价下滑9%,而中国大陆“最大门店规模”的连锁咖啡品牌的头衔,星巴克也拱手让给了瑞幸[15]。
几近古稀之年的舒尔茨,似乎也意识到了企业不得不面临一次“革新”。2022年10月,快消品巨头利洁时的前CEO纳拉辛汉被任命为星巴克候任CEO,从2023年4月1日起,他将正式就任星巴克CEO并加入公司董事会[16]。
无论身处顺境抑或是逆境,舒尔茨这位传奇管理者总能敏锐地捕捉到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。对于即将上任的CEO,舒尔茨表示:“纳拉辛汉在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将成为星巴克的一大资产”[17]。而对于近两年表现低迷的中国市场,舒尔茨在2023年初向中国员工发布的公开信指出,他坚信“中国市场将成为星巴克最大的市场”[18],这也给星巴克在其第二大市场的发展注入一枚强心剂。
在咖啡“快餐化浪潮”的席卷下,星巴克所坚守的品牌文化正遭受越来越多的冲击。而已承诺将不再复出的舒尔茨,能否像他在《将心注入》里写的那样,将“用心交付每一杯咖啡”的理念传承下去,需要时间来证明。
五、临危受命的杨利娟
杨利娟
图片来源:海底捞
2022年3月1日,海底捞发布人事任命公告,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杨利娟将调任首席执行官,创始人张勇则将“退位”,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。
就在这纸任命发布的10天前,海底捞刚刚交出了一份极其低迷的业绩预告。2021年,海底捞净利润预计亏损38至45亿元,这是其上市后的首次亏损,而亏损额则达到了前三年的净利润总和。
海底捞发布的公告显示,2021年的亏损额中,有36.5亿元来自“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损失计提”[19]。海底捞正在吞食“逆势扩张”后的苦果,但张勇为什么会放心在这个关键节点,将一手打造的千亿餐饮帝国,交给这个一手带大的“徒弟”?
服务员出身的杨利娟,在海底捞任职超27年,是海底捞走出四川、开拓全国市场的关键人物。而这个在27年前,由张勇靠160元月薪挖来的“最牛服务员”,几乎参与了海底捞每一次关键的制度变革[20]。
2014年,海底捞对管理制度进行革新,围绕“连住利益,锁住管理”的核心,在师徒制和计件工资方面做出了调整,而这项制度便是杨利娟负责。2021年11月,盲目扩张开店的海底捞,宣布开展啄木鸟计划。该计划将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,收缩业务扩张。而“啄木鸟计划”,也是由杨利娟负责。
步入而立之年的海底捞,已然到了转型的拐点。品牌依旧响亮,规模也依旧庞大,但巴奴火锅等新锐品牌已凭借着差异化的竞争路线,对其形成重大的挑战。而抛给杨利娟的难题,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,走出“极致服务”的桎梏,让海底捞讲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故事?
2018年,意气风发的张勇站在港交所的敲钟现场,身边站着的正是一袭白衣的杨利娟。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杨利娟一样自下而上的“小人物”,才托起了海底捞在全球的扩张之旅。而如今,在杨利娟掌舵下,海底捞或许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。
六、居安思危的张红超、张红甫
张红甫
图片来源:笔记侠
2022年,当其他茶饮品牌纷纷陷入降价、裁员、关店和下沉受阻的泥潭时,蜜雪冰城这个看起来并不小资、也没有“第三空间”加持的平价茶饮,似乎走在了所有品牌的前列。
论“下沉”,拥有超两万家门店,主打三四线市场的蜜雪冰城,已经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商业套路掌握得淋漓尽致;论营收,2021年蜜雪的营收为103.5亿元,净利润19.1亿元,同期奈雪的茶营收为42.96亿元,亏损1.45亿元;论第二曲线,蜜雪冰城推出了价格带在5-15元的“幸运咖”,截止2023年1月10日,门店已超1800家[21]。
张红超
图片来源:《蜜雪冰城创业史》
蜜雪冰城的上限在哪,市场预期大都乐观。但掌管超两万家门店和完整供应链体系的张红超、张红甫,似乎已然嗅到了市场趋于饱和所带来的危机。而张氏兄弟的解法,是瞄向海外市场和踏上IPO之旅。
2021年12月,蜜雪冰城首次将门店开在马来西亚。2022年2月,蜜雪冰城进军新加坡,随后是日本、韩国。截止2022年6月,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共开出超千家门店,其中,仅越南和印尼两个国家的门店数便超过500家[22]。
除了在海外大展身手,蜜雪冰城对于上市也志在必得。从蜜雪冰城发布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到,此次上市所募资金的三成,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,七成用于投资加工厂、仓储物流基地、企业数字化项目和研发中心,此外在食品加工项目、冷冻水果深加工等方面也将投入大量资金[23]。
但这个万店茶饮品牌的IPO之路,没有预想的“甜蜜蜜”。2023年伊始,证监会的红黄灯行业列表出台,这给蜜雪冰城的IPO之路蒙上一层阴影。虽然有着充裕的现金流,但对于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、拓展海外市场的蜜雪冰城来说,上市是“进化”的必经之路。
在风和日丽的表象背后,张红超、张红甫正面临「向上」和「向下」的双重压力。但对于白手起家,不依靠资本孵化出万店茶饮品牌的他们来说,在“舒适区”里停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毕竟“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高质平价的美味”的目标,还远未达成。
七、脱旧向新的杨飞
杨飞
图片来源:时尚先生
2022年11月,瑞幸公布第三季度财报,营业利润率首破双位数。行业内,没有人可以忽视瑞幸涅槃后的光芒:极致的运营效率、频繁出圈的爆款产品,以及被媒体反复提及的私域能力。
逆风翻盘并非一夜之间,而这背后,是杨飞和团队打磨了无数遍的品牌内功。
2017年加入瑞幸,从首席营销官到首席增长官,杨飞亲手打造了属于瑞幸的“流量池”。如果说年初成功押中谷爱凌,颇有一丝运气成分,那之后的每一次破圈营销,足以证明瑞幸打造爆款的实力。4月联名椰树,新品椰云拿铁首日销量66万杯;七夕节推孤寡青蛙,一波反向营销成功抓住单身年轻人的心;10月联名JoJo,“生酪拿铁”上线7天销量便破6百万杯。
话题度和销量全都要,品牌的形象还要持续走高。杨飞和伙伴们,正熟练下着“品效合一”这盘棋,而这,也正是瑞幸的绝招之一。
“品效合一”,即整合品牌营销和用户运营,也意味着瑞幸从之前的大规模投放转向精细化运营,花出去的每一两银子,都带着增长的任务,很显然,瑞幸做到了。
不仅营销费用只占100亿净收入的3%[24],此外,通过企业微信、小程序、自有APP等私域打法,加之数字化能力,瑞幸正不断扩大用户的触达率,提升拉新、留存率和消费频次,截止2022年9月末,其月均交易客户数已同比增长70.5%[25]。
高度缜密的打法,加之高浓度的野心,杨飞正带领瑞幸在张与弛之间一步步高筑着品牌壁垒。而这位《流量池》的作者,会助力瑞幸重返纳斯达克吗?
八、不断试错的侯毅
侯毅
图片来源:天下网商
2022年末,盒马的CEO侯毅带着团队去了一趟欧洲。“爱折腾”的他,这次重点考察了欧洲零售行业的折扣店和自有品牌,而这两大重点,也是盒马实现盈利和未来战略方向的关键词。
2023年初,侯毅在一份内部信中宣布,盒马新零售已经进入成熟期,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实现盈利。
从2016年盒马开出第一家盒马鲜生,再到盒马小站和盒马邻里,侯毅带着盒马不断试错,至今已尝试过十个业态,却一路坎坷。盒马mini曾设一年百店目标,最终只开出14家[26];盒马邻里后来也大幅收缩。但在阿里推行“经营责任制”,宣布业务单元“自负盈亏”后,盒马却悄然盈利。而盒马奥莱和自营商品,便是侯毅的“破局之道”。
同比增长555%的盒马奥莱[27],因为“性价比高”、“划算”,吸引年轻人来这里加入大爷大妈们的“战场”。从一个消化临期打折商品的“下水口”,到成为盒马开拓下沉市场的重要战略项目。“平均400㎡,15万日销售额和15%毛利率”,这是侯毅给出的业绩数据[28]。这背后,既有消费降级大趋势的时运,更有靠商品力留住消费者的实力。
而研发自营商品是实现极致性价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,为此,盒马计划建立“自有品牌体系和全球化直采体系”。对于曾经担任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的侯毅来说,搭建供应链体系可谓水到渠成。
官方数据显示,盒马已打造了10个销售规模过亿的“盒品牌”[29]。调研显示,在所有零售商自有品牌中,盒马以41%的主动提及率和93%的品牌认知度,排名第一[30]。
此外,通过“死磕”供应链,加强对上游的把控力,盒马正一步步啃下零售行业的硬骨头。不仅如此,侯毅在内部信中还表示,“盒马将积极探索全网销售和批发业务,让有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商品走出盒马,全网销售,使盒马的供应链公司成为盒马另一个发展渠道”。
在侯毅的新愿景里,盒马将在十年时间服务10亿消费者。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他,或许明白未来不会一路平坦。继续试错也好、开启新战略也罢,盒马要做的,是证明自己是一个可持续盈利和增长的零售生意。
九、出圈突围的姚忠良
姚忠良
图片来源:白象食品
2022年是姚忠良的机遇之年。
央视3.15晚会上,插旗菜业“土坑酸菜”被曝光,康师傅、统一等方便面品牌纷纷被卷入其中。在波及整个行业的舆论风暴中,白象食品以一句硬气的“没合作,放心吃,身正不怕影子斜”,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。
危机变为转机,这束冉冉升起的“国货之光”,被戏称为“下一个鸿星尔克”。
这不是白象第一次因正气与良心而“出圈”。冬残奥会期间,“白象食品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”登上热搜。其中,白象在山东济宁的一家工厂有残疾人员工237人,占比30.15%。这些残疾人员工被称为“自强员工”[31]。
白象二十五载历史浮沉,并非一帆风顺。在掌舵人姚忠良的带领下,白象从一家负债累累的小方便厂,一路攀升至与行业老大哥比肩,却又在激烈的竞争中掉队。
2003年,白象骨汤面在上市仅8个月就卖出了6000万包。2014年,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辅导18个月后黯然离场。2020年,白象的市场份额仅为7%[32],远远落后于康师傅、统一、今麦郎,位列第四。
面对起落,姚忠良似乎总是很淡然。他曾说:“销量慢,利润低没关系,坚持做正确的事。革去自已的私欲,也就是我们说的为人民服务,商业行为一定是要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,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才能获得企业应有的利[33]。”
如今,白象食品并不停滞于方便面,而是通过产品创新与迭代,横跨面粉、挂面、粉丝、面点、饮料和种植等多个领域。
营销方面,白象也在追逐新潮。2022年1月7日,白象食品官宣元宇宙国风少女南梦夏成为其数字化代言人。
被时代与行业的风浪冲击过一遍又一遍,姚忠良的立身之本,是一颗良心。白象能否抓住2022年的机遇,拥抱年轻化,实现突围,未来可期。
十、踏上新途的刘卫平、刘福平
刘卫平&刘福平
图片来源:投资界
2022年,刘卫平和刘福平兄弟终于实现了一个心愿:卫龙上市。
12月15日,卫龙成功登陆港股市场,正式进入资本市场,成为“辣条第一股”。而在此之前,卫龙已经“三闯”港交所,都没能上市。漫漫IPO之路,总算是迎来了里程碑。
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《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》显示,卫龙刘福平、刘卫平以280亿元的财富并列河南富豪榜第三名,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“辣条大王”,也是辣条行业中财富最高的企业家。
刘卫平、刘福平兄弟与卫龙的故事,可以用“传奇”来形容。2001年,仅有高中文凭的湖南人刘卫平带着弟弟刘福平,从平江一路北上,在河南漯河开了一家面筋小作坊。而在二十年后,这家面筋小作坊已然成为了辣条领域的领头羊。
时过境迁,虽然辣条市场淘汰了一批质量不达标的“黑心作坊”,却也涌入了更多竞争者。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、盐津铺子等休闲食品行业品牌纷纷推出辣条产品。面对行业与市场的变化,卫龙试图创新,除了辣条这一大单品之外,相继推出魔芋爽、风吃海带、辣条火锅等产品。但这些“新品”,其实也已算不上“新”。极低的研发投入,也让卫龙陷入难出新品的尴尬处境。
业内对卫龙的另一种质疑声音,在于其过于依赖线下经销商,而忽略了休闲食品行业逐渐攀升的线上渠道。
因此,卫龙虽然历经坎坷最终上市,但实则喜忧参半。2021年5月,刚完成Pre-IPO轮融资的卫龙,估值达到了约600亿人民币。而正式上市之日,它的市值却只剩200亿左右,且上市即破发,首日股价下跌了2.65%。资本市场对卫龙的信任度,逐渐降低。
面对营收与利润增速的急速下降,刘氏兄弟选择的破局之法是将产品提价。2022年1月到4月,卫龙曾两度对产品提价,其涨价幅度接近过去三年涨幅的总和。而面对急需更新的线上渠道,卫龙在招股书中称,其拥有专责的电商团队,通过对线上用户及销售数据分析,创造更契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产品组合。同时,公司将借助互联网及社交媒体,通过热点话题、跨界联名等创新营销,增强品牌的年轻形象[34]。
从河南漯河走向港交所,创业二十余年,刘卫平、刘福平与卫龙的故事,迎来一波高潮。但卫龙上市,绝非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
十一、结语
2022年,对于食品人而言,是艰难的一年,也是值得铭记的一年。疫情的反复冲击,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市场格局,却动摇不了食品创业者的初心和使命。一批创始人,或匆忙、或极不情愿地谢幕退场,但也有一批新的追梦人涌入潮头,砥砺前行。
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里,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,无数食品人凭借过人的勇气、谋略和定力,前赴后继地创立出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企业。而在这途中,不同的理念之间难免有碰撞,不同的品类之间会有竞争。但正是这些探索和变革,让中国食品饮料品牌逐渐弥合与国际巨头的差距,也让中国消费者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消费升级。
时代在变,风口在变,中国食品饮料的未来也在变。而这批追逐梦想的人,和这些多元包容的企业,要做的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,在2023年继续探寻蓬勃向上的力量。
参考来源:
[1] 肖超, 窄播(2022), 《新茶饮的“中场战事”》
[2] NAYUKI HOLDINGS LIMITED, 《Finanicial Reports》
[3] 投资界PEdaily(2022), 《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也开始做VC了》
[4] 区投促中心, 今日闵行(2022), 《“奈雪の茶”在闵行建全国第二总部!总投资1.8亿,将设两个研发中心》
[5] 张超, 全天候科技(2021), 《对话创始人彭心:市值超300亿,奈雪的茶为何急于IPO?》
[6] 旖旎, 职业餐饮网(2022), 《开业仅7个月,陆正耀的预制菜“舌尖英雄”首店关门!》
[7] 咖啡工房(2022), 《硝烟近了?陆正耀上海滩开店!》
[8] 鹤翔, 零售商业财经(2022), 《陆正耀的库迪“算盘”:打残瑞幸、再收购》
[9] 郭海惟, 品玩(2022), 《9元喜茶,为了啥?》
[10] 乔雪, Tech星球(2022), 《奈雪喜茶再降价:套路玄机、下沉扩张,与内卷焦虑》
[11] Yanyan, FBIF食品饮料创新(2022), 《最后一家喜小茶,关店了》
[12] 喜茶(2022), 《喜茶确认开放加盟:在非一线城市展开事业合伙业务》
[13] 杨雪, 明亮公司(2023), 《喜茶首批加盟店春节前「赶场」开业:三四线城市、小面积档口店为主,口碑不及预期》
[14] 江瀚视野观察(2022), 《星巴克之父三度出山,舒尔茨来了中国市场买账吗?》
[15] Bubu, FoodTalks(2022), 《6024家!瑞幸正式超越星巴克在华门店数,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之一》
[16] 马杰, 商业周刊(2022), 《星巴克传奇人物舒尔茨宣布永久卸任CEO》
[17] 王晓莹, 齐鲁晚报(2022), 《“空降”星巴克当CEO,这位印度裔高管有何过人之处》
[18] 王子扬, 新京报(2023), 《星巴克创始人向中国员工发全员信:相信中国终成星巴克最大市场》
[19] 梁宵, 中国企业家杂志(2022), 《独家对话海底捞CEO:从张勇到杨利娟》
[20] 澎湃新闻(2022), 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卸任CEO,43岁“老将”杨利娟接棒》
[21] 窄门餐饮, 《幸运咖门店数据概况》
[22] 樊益宁, 新实体Mall(2022), 《我,蜜雪冰城,想去日本开店》
[23] 蜜雪冰城(2022), 《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》
[24] 杜晋华, 时尚先生(2022), 《2022MAHB年度先生|杨飞:疯狂与冷静之间》
[25] Luckin Coffee, 《Luckin Coffee Inc. Announces Third Quarter 2022 Financial Results》
[26] 三轮, 鲸商(2022), 《盒马难走出新零售“深水区” 》
[27] 徐晓倩, 时代财经(2022), 《同比增长555%,盒马CEO侯毅:下一战,奥莱》
[28] 妮可, 零售氪星球(2022), 《盒马继续“向下”:奥莱开4店 15%毛利15万日销》
[29] 中新网(2022), 《打造差异化赛道 盒马鲜生自有品牌销售占比35%比肩国际巨头》
[30] 达曼国际资讯(2022), 《2022中国自有品牌蓝海战略白皮书》
[31] 李启光, 长江商报(2022), 《白象食品姚忠良:革去“私欲”坚持做正确的事》
[32] 冯盛雍, 上游新闻(2022), 《白象能否成为下一个鸿星尔克?上市辅导超18个月后黯然离场》
[33] 茹月, 新熵(2022), 《一天卖530吨辣条,卫龙还是亏了?》
[34] 贾白雪, 消费钛度(2022), 《卫龙通过港交所聆讯,“辣条第一股”这次稳了?》
本文封面图来源:中国企业家杂志
广州市比灵天然配料有限公司专业代理国际知名品牌的菊粉、低聚果糖、异麦芽酮糖醇、异麦芽酮糖、食用香精、脂肪粉、保水剂、功能性乳清蛋白、浓缩牛奶蛋白、水果粒、水果酱、乳矿物盐(乳钙)、植物益生菌等,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,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专业的产品知识,高效的应用团队,致力于为国内厂家提供高品质,高性价比的进口食品配料和热点产品的解决方案,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进行配方的定制研发,助力品牌方燃爆市场收获成功。